首页 > 足球 > 中超 > 凰家看台|中超艰难开赛前,可以重新审视“公益足球”了

凰家看台|中超艰难开赛前,可以重新审视“公益足球”了

发布在中超 2022-06-01 12:14:34    作者:不被污染的转身L
重庆队在7亿巨额债务下“股改失败”,无国企接盘,以至于解散。河北队和广州城队也面临同样的境遇,只是他们还在坚持。很多局面都证明了一点:“公益足球”实际上并不存在,若国企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接盘,也要建立在商业现实基础上。

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

2021年3月,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在央视接受白岩松采访时说了一句几乎为中国足球定调的话:“足球本身是社会公益产品,投资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公益足球”概念就此横空出世。

职业足球的性质是个永恒复杂的话题,它可能取决于在什么语境下怎么说话。主流足球世界里,职业俱乐部的生死存亡都建立在市场需求和商业逻辑中,尽管这种逻辑绝非“挣多少钱就花多少钱”这么单线条,但商业逻辑一定是主线条。

另一方面,职业俱乐部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是客观存在的。巴萨拥有世上最著名的slogan“不只是一家俱乐部”,下至诺坎普球场的上座率,上至加泰罗尼亚省的文化独立,都囊括其中。利物浦有世上最著名的队歌“你永不独行“,既是足球的真谛也是人性要义。

足球当然是因为惠及了大众精神生活才能成世界第一运动,从这个角度讲它有客观上的广义的“公益性”。正因为此,我们才要好好分析陈戌源所指的“公益性”到底指向何方(或者是说,这个概念出炉后被舆论广泛理解为指向何方)。恰巧,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有更多证据表明,陈戌源当时强调的“公益性”并非一种建立在商业逻辑上的公益性,而是“空想公益性”,以至于有可能演变为带有行政泡沫的公益性,而这种公益性是没有根基的。

江苏队训练基地拆除

让我们回到当时的语境,陈戌源说那番话,是在惋惜、指责江苏苏宁俱乐部的解散。天津泰达和江苏苏宁面临解散的时候,地方政府接到了希望俱乐部续存的指令(“指令性复活”),最终,本就是国企背景的天津泰达队在地方政府和国企的帮助下以新天津队的方式复活了(但欠薪尚未完全解决),而民企江苏苏宁俱乐部因存在巨额债务问题,老板张近东跟意向买家没有谈妥,江苏队20多年的传承画了句号。

陈戌源是在批判,张近东把俱乐部当成了私人产品,没有社会责任感?不能说陈戌源的指责全错,但至少很有争议。陈戌源首先要考虑苏宁为什么不能复活。为什么张近东不肯贱卖球队?难道还能要求他把俱乐部低价出手然后自己去填过往的巨额债务?“公益性”倒也不必要建立在这个前提下。

金元泡沫出现后,中信集团果断脱手北京国安,大家都理解,也赞同。随大流的赞同是不是一种错?中国足协在金元面前束手无策,任其横流,球队、球迷、媒体都嫌弃中信投入太少了,不能忍受首都球队在“常规投入”下的竞争力,逼得中信要么追加投入要么放手。所以金元足球真的就只有投资人是罪魁祸首?扪心自问。既然金元足球泡沫不只是投资人一个人的泡沫,那么其它角色为什么觉得自己就应该在享尽繁华之后全身而退且还能继而享受“公益足球”?这不科学。

陈戌源不会考虑张近东的处境,也可能是因为他以另一种模式在俱乐部收获过成功。上海海港如谢晖酒后所言“120亿换1个冠军”,有夸张成分,但这家国企疯狂投入是事实,而且他们有别于其它民企俱乐部,他们是“盈利的”,所以理论上,上海上港俱乐部不欠债。上港集团因其国企垄断地位,可以源源不断给俱乐部输血,这家俱乐部大概率也不需要被迫转让,所以它一直是“公益的”。可是,这种绕过了商业逻辑的行政公益真的是公益吗?这种公益合理吗?合适吗?合规吗?并非只针对码头,泰山多年来性质是一样的,只是他们在青训上积累颇丰,在一线队投入上也没有那么夸张。

这正是我怀疑陈戌源对“足球的公益性”有误解的原因。一定程度内,垄断国企以赞助体育俱乐部的方式回馈社会(就像中信国安过去宣传的那样),同时也宣传自身品牌形象,算是一种不错的良性循环,可是不计成本地投入那就是金元、行政的双重泡沫。有了行政泡沫加持,金元足球就不必硬着陆,泰山和海港俱乐部很幸福,背后其实是国企垄断体制在为他们背书。显然,这也是违背职业联赛市场逻辑的。

其它中国大多数俱乐部都不存在行政泡沫的保护。天津天海队解散、江苏队解散,重庆队解散。你反倒能从他们的死亡里看出国企实际上兜了多少底,换个表述即:行政泡沫有多大。

现在我们知道了,中超的“股改”不是一个市场经济概念,而是一个一厢情愿的以狭隘的“公益足球”概念为出发点的行政概念,但在执行过程中它碰壁了。

母公司不愿意清负债,或球员不愿意放弃欠薪,国企新股东就无法进入。外界不仅高估了国企的意愿,也高估了如此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的意愿。况且,地方政府的意愿本身也存在变数。比如,重庆队股改推进过程中,曾对此事颇为在意的重庆市市长,被调离到安徽去任职了,新任领导对这个项目的“认识”可能又要重新开始。

中国足球眼下、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要应对的是经济层面的现实问题,只有解决了所有经济问题,俱乐部才可能实现更高阶的“公益性”。所以陈戌源在这个时候提出“公益足球”的概念不仅没有道理,也没有意义——连政府和国企都不太愿意搞“公益足球”,怎么能要求民企搞公益足球。

认清现实是有必要的,疫情三年加速了金元足球泡沫的破灭(健康产业都顶不住了,别说不健康的),很多俱乐部连软着陆的时空都没有。除非有来自更高层的强制指令,否则我不认为地方国企会为地方民企的巨额足球债务买单。我也不认为这种强制指令会出现。继重庆队之后,广州城俱乐部悬而未决的股改也证明了这一点。

广州城队在欠薪的状态下进入了赛区

据了解,以广汽、越秀集团牵头的国企接盘方,不打算承接俱乐部此前的巨额债务(有消息称6亿人民币左右),只愿意以市场价格接手俱乐部资产,以较低的预算运营俱乐部的未来——这可不是公益足球的倾向,新股东也在追求性价比和回报。

公益足球不会是中超联赛的答案,也不该是。商业联赛的问题终究应该让市场来解决,金元泡沫和行政泡沫都该被挤掉,尽管这个过程会很痛苦。我猜各家除俱乐部解散之外也只剩一种结局:球员大面积放弃过往的欠薪,俱乐部想办法降低债务,新股东以很低的价格接手(或旧股东以很低的预算运营,比如恒大),把投入风险降至最低。大环境如此,球员其实没有什么选择权,现俱乐部解散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好处——据我所知,两年前广东华南虎解散后,一位球员拿着160万元+的欠条离队,至今没有追回欠条上一分钱。

确实,中国足协现在能做的已经不多了,但这也是一个他们重新制定职业联赛商业规范的时机。行业正处于低谷,未来依旧漫长,任何时候都不该放弃。

——————————

凤凰网体育《凰家看台》出品

文|资深体育评论员 丰臻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